• 新闻发布会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文档来源:内蒙古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03-12 15:29

      
       3月1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豹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赵云峰、自治区人社厅副厅长李文钢、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刘永志、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王占国、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自治区口岸办副主任杜成福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王金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规划《建议》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谋划我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对动员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委于2019年4月份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组织开展“十四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梳理“三个重大”、起草《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石泰峰书记任组长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布小林主席任组长的发展规划委员会,石泰峰书记指导、布小林主席部署,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财经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编制情况汇报,召开东、中、西部盟市汇报会和企业家、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起草组认真学习贯彻领导小组指示要求,全面深化调查研究,广泛开展了社会建言献策活动。《纲要》初稿形成后,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调整和修改完善,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履行了法定程序,于2021年1月30日通过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日前,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并向全社会公布。

      《纲要》起草过程中,我们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会贯通起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为根本遵循,围绕自治区党委《建议》提出的规划方向,细化确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目标指标、发展布局、行动计划、工程项目、政策举措,更加注重务实管用,突出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确保一以贯之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大局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分为三大板块17篇54章,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形势、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空间布局导向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主要阐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等内容。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五大定位、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十五项重大任务”。

      “一个主题”。《纲要》旗帜鲜明地树立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把握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五条原则,全篇都围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来展开,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

      “五大定位”。《纲要》全篇牢牢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屏障”,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两个基地”,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把“两个屏障”建设挺在最前头,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鲜明导向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统筹安全和发展,始终把服务国家安全大局摆在首位,把维护国家政治、边疆、生态、粮食、能源、产业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把“两个屏障”的建设要求,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等全领域加以贯彻落实,推进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的全方位转变。

      把“两个基地”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立足点。从空间布局方面,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纲要》分地区、分盟市、分类型细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从产业发展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突出优化升级,有序有效开发能源资源,改造提升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占比,保护性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实现能源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聚焦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优质高效转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从发展支撑方面,坚持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行动计划、重大政策作为“两个基地”建设落地的重要支撑。提出煤炭生态融合示范、智慧产业示范、清洁高效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重大工程,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差别化电价、建立高效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重大政策,科技兴蒙、高新区提质进位和促优培育、奶业振兴、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绿色矿山建设、碳排放达峰等重大行动计划。特别是在重大工程谋划筛选上,坚决抑制上高耗能项目的冲动,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下定决心改变发展传统高耗能产业的老路子。

      把“一个桥头堡”建设作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从开放载体方面,明确重点口岸功能定位,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集中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和呼和浩特等陆港空港口岸主阵地,改变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从泛口岸经济方面,着力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谋划推进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建设,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从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方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大力改造升级商贸流通设施,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交流合作,加强同东北三省、沿黄省份互惠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锡赤朝锦陆海通道建设。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增创发展新优势。

      “两个阶段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内蒙古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20项,其中预期性12项,包括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年均增长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6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3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累计增加0.5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约束性8项,包括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亿吨

      以上标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国控性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更高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的提升,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十五项重大任务”。 按照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5项重大任务,主要明确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具体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数字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重点领域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提升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等内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以讲政治的高度、讲时效的速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力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走深走实。一是按照“三级四类”统一规划体系和“1+N+X”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要求,遵循不同规划的功能属性,加强规划目标任务衔接,推动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尽快出台。二是做好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加快制定部门分工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开展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同步做好《纲要》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工作,充分让中长期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行动计划中,实现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相统一。三是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力度,紧跟国家战略、重大布局和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严格执行国家能耗、水耗、土地等指标要求,加强项目谋划论证实施工作,做到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实施一批、运营一批。

      在这里也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与我们一同抓好宣传解读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保障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区要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实施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工程。请问,实施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工程的意义何在?在推进这项重大工程过程中,我区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刘永志: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解答。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当前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动居民对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牛奶、羊肉、绒毛、饲草等产量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第二位。实施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农牧结合、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以种促养”,推动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形成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既能增强区域农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也能推动我区更多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实施好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建设工程,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畜禽种业发展。建设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种子是基础。“十四五”时期,我们力争在重点品种上实现突破。奶牛、肉牛:实施奶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加快生物育种等技术应用,培育国际国内排名前列的优秀种公牛,逐步提升奶牛、肉牛核心种源自给率。肉羊:推动肉羊种业做强优势,以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原种场和引进品种纯繁场为依托,持续推动地方良种选育提高、引进品种本土化繁育和新品种培育,构建自主高效育种体系。生猪:实施生猪种业提升行动,建设核心育种场,支持开展自主品种培育,确保生猪品种实现自给。加强绒山羊、蒙古马、蒙古牛、三河牛、三河马、双峰驼保种,开展畜禽品种生产性能测试。推动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资源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到2025年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

      二是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建设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基础。“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畜牧业发展。奶业振兴:建设黄河、嫩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加快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传统奶食品发展,力争到2025年奶类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奶业振兴。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建设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重点的肉羊产业带和以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肉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560亿元以上。生猪稳产保供:优先在东部盟市玉米优势产业带和西部地区沿黄玉米产业带玉米主产旗县区布局养殖,推动生猪生产绿色健康发展。绒山羊、马、骆驼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赤峰市为重点发展羊绒产业;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为重点发展骆驼产业;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为重点发展马产业,打造多元发展特色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绿色肉奶安全保障基地优质饲草是支撑。“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快建设以中西部黄河流域、东部西辽河—嫩江流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北部牧区寒冷地区为重点的优质饲草产业带。加强草牧场资源保护,继续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和补助奖励政策。加快优质牧草基地、饲草种子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中阿“一带一路”草畜一体化产业示范园项目和阿鲁科尔沁“中国草都”百万亩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工程。实施“粮改饲”试点,推广人工种草、草田轮作、草畜配套等实用技术和机械装备,发展生态家庭牧场和牧民合作社。力争到2025年,饲草产值达到770亿元以上,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实现双赢。

      中宏网记者:能源是自治区的优势和支柱产业,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请问“十四五”期自治区围绕能源基地优化升级的总体安排和考虑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铮:“十四五”时期,自治区能源工作将紧紧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以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为总体目标,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

      总体安排和考虑是: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煤电油气风光并举,稳定煤炭生产供应,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2亿吨标准煤。二是坚持把生态保护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优化能源生产布局,新建煤矿重点在鄂尔多斯布局,光伏发电重点在沙漠荒漠、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布局,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建设,风电重点向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阿拉善等地倾斜,并在资源条件较好的沿边境地区推进连片开发建设。三是坚持将控煤减碳作为硬约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除“十三五”结转以及民生急需、保障安全的煤电外严控新上煤电,最大限度以新能源满足全区新增用能需求,全面实施散煤清洁替代,“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占比降低10个百分点,推动电力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到2025年能源科技投入实现倍增,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封存等重大关键技术应用率先突破。五是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实施能源惠民提升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能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到2025年城乡居民生活人均用电量提高到900千瓦时以上,用气人口突破800万。具体工作措施是,重点以“四大产业”“十大工程”为抓手,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四大产业”就是依托能源基地建设,以资源和市场换产业,开展新型能源产业关键装备及其零部件制造,打造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四大新型能源产业,初步计划“十四五”时期实施3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近千亿元。“十大工程”就是实施新能源倍增、灵活电网、控煤减碳、源网荷储、再电气化、绿氢经济、数字能源、惠民提升、科技赋能、区域合作等十项工程,初步计划“十四五”时期实施40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近万亿元。

      新华社记者:工业和信息化是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围绕落实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请问“十四五”时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部署?

      赵云峰: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解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总的思路是要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基础产业促延伸、传统产业搞升级、特色产业增动能,加快培育增长新引擎,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我们规划要每年支持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二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底线思维,严格生态环保要求,落实能耗、水耗“双控”目标任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立足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特征谋发展。实施节能、节水改造工程,支持一批重大节能节水技改项目,认定一批绿色产品、工厂、园区,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锻长板、补短板,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培育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扩大新基建领域投资为核心,加快建设5G基础设施,实现盟市旗县政府所在地、重点乡镇、重点旅游区域、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5G信号全覆盖。在煤炭、化工、冶金等行业及工业园区开展5G条件下无人驾驶应用、智能采掘应用和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车间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电石、铁合金、民爆行业高危生产工序“机器换人”工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内蒙古日报》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区在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发力,要如何解决我区口岸低水平同质化建设的问题?

      杜成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口岸功能和资源整合高效推进,泛口岸经济加快发展,全域开放平台初步形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对我区口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区口岸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与腹地协同发展不够,口岸优势尚未完全转换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仍然存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推动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的口岸发展新格局,提升我区口岸在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我们要推动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三大口岸功能组团,通过组团实现相邻口岸之间功能互补、发展协同。以满洲里口岸为核心,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黑山头、室韦、阿尔山公路口岸和海拉尔航空口岸为支点,推动形成以国际贸易、商贸服务和跨境旅游为主导的东部口岸功能组团。以二连浩特口岸和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为核心,以鄂尔多斯和包头航空口岸、满都拉和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为支点,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商贸服务为主导的中部口岸功能组团。以策克、甘其毛都公路口岸为核心,以乌力吉公路口岸为支点,联合腹地能源矿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以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加工为主导的西部口岸功能组团。

      二是对全区口岸实施分类管理,构建重点突出、功能互补和彰显特色的口岸发展格局。优先打造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作为国家枢纽口岸,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和多元化服务功能,扩大口岸的国内外影响力。大力培育甘其毛都和策克公路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作为重点口岸,积极探索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推动加工业与制造业落地。其他口岸定位为特色口岸,采取专业化发展策略,补齐发展短板,将特色功能做大做强。

      三是推动口岸与腹地联动发展。推动我区口岸与沿海港口、内陆重点省区的口岸协作,主动融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北振兴、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二连浩特-集宁协同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

      四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建立我区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对长期运行不达标的口岸实行淘汰机制,加强我区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请问“十四五”时期我区就业工作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文钢: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源。进入新发展阶段,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我区看,如何围绕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还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围绕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在制定促进就业规划,总的目标和要求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0万人的就业目标,确保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拓展就业空间。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围绕自治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建设“两个基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提质过程中,持续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优化协同,挖掘就业新增长点,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同时要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第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守住就业底线。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努力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业可就、有岗可上。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基层成长、青年见习等计划,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促进农牧民工就业,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引导农牧民工有序外出求职就业,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第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关键要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盯自治区产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

      第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普惠化和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就近享受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加快建设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建立自治区级集中的公共就业大数据库,全面推广线上信息征集、培训对接、就业对接、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云平台,满足社会求职招聘创业等多方面的需求。

      《北方新报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区如何实现《纲要》中提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王占国:“十三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卫生健康部门坚决贯彻健康内蒙古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也取得了健康脱贫攻坚战和新冠肺炎阻击战阶段性重要成果。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以上,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卫生健康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核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把不断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把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和高质量健康服务供给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发展方式现代化转变,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幸福健康内蒙古。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和落实规划纲要目标任务。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补强短板弱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扩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发展航空急救,提高农、牧、林、边地区医疗服务可及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二是以目标为导向,实现发展转变。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努力适应发展方式现代化要求,在定位上,实现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

      三是以结果为导向,服务健康惠民。积极推进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和重点疾病防治等方面发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全民健康信息化推进等专项行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