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金融 首页-重点业务信息-绿色金融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培育新质生产力

    文档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05 16:49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立足于创新发展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方面。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是我国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表现,对推动可持续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因此,厘清绿色金融对可持续生产力的构建、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作用逻辑,对加快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论著中对生产力的基本内容和本质内涵有着丰富的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广义视角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著中所论述的生产力可以划分为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四种生产力。按其属性,可将其归纳为“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两种基本类型。其中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属于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人自身生产力由于人的自然和社会的二重性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分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力。
      因此,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是蕴含了生产力的这种本质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发展关系,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物质生产力、可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和可持续的精神生产力,形成绿色可持续生产力体系,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通过渗透于可持续的物质生产力、可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和可持续的精神生产力,为绿色可持续生产力体系注入金融活力,不断培育和助力“新质生产力”成长。
      绿色可持续物质生产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绿色金融有助于物质生产力的充分释放
      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依照马克思的观点,所谓物质生产力就是人们利用、调控和改变自然的能力,它是创造一定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能力。在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常常混淆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概念,把物质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的同义范畴来使用。但实际上,两者内涵和外延的边界并不相同,物质生产力包含于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除了包含物质生产力外,还包含精神生产力等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决定着一切生产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的变迁。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决定于并适应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草稿中这样说道:“在现实中,意识的这个限制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因而是同财富的一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中也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我们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们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达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这样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中,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又总是这座大厦底层的主要基石。”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马克思把生产力看成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这种变换过程。当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并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对自然的索取在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那么自然就会通过自身客观运行规律持续性向人类提供所需资源,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就能持续性开展,此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可持续的。反之,当人类实践活动违背自然生态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界限时,自然就会通过自身规律给人类以惩罚,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停滞,此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会中断甚至断裂。
      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象性关系,既存在双方肯定的对象性关系,又存在着否定性的对象性关系,两者相互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会导致人反自然化和自然的反人化,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双向否定的关系,就构成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而自然又会向人类“开战”,进而引发“剥夺剥夺者”的斗争这样的双重危机。因此,构建绿色可持续物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绿色金融的发展不断改变和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应用效率,有助于物质生产力的充分释放,进而不断筑牢“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
      绿色可持续自然生产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内容,绿色金融不断维护绿色可持续自然生产力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生态经济思想中蕴含丰富的自然生产力思想。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的许多学者忽略甚至遗忘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但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和世界生态危机不断蔓延,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在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在马克思相关论著中,并未对自然生产力内涵和界限有过严格规定,但马克思却在其论著中明确使用了自然生产力这个概念。马克思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劳动的自然条件称为自然生产力,并且劳动生产力中包含自然生产力。这里的自然生产力包含了整个自然界内容,如风力、水力、太阳能等自然力,土地、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
      自然生产力在整个生产力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人不仅对自然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人也受制于自然,两者为双向互动的关系。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制造。自然界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并且,马克思还详细论述了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和自然环境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马克思说道:“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因此,马克思既不否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否认自然对人的限制性,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对人的限制性历史统一于人类社会一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中。
      其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蕴含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马克思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劳动者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马克思生产力构成要素中实际上包含自然要素。因此,超过自然界承载能力、毁灭生产力自然基础的生产力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
      最后,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并有机统一于马克思的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是各种生产力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依靠的不是单一生产力,而是由许多力量形成的综合力量。我们把它称为综合生产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发展一切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彼此间存在着动态相关关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须与自然生产力的增长相适应,彼此互动、互提、互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两山论”中“绿水青山”包含土地、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保护这些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使它们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态财富和经济财富。如果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就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衡,人类就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本和生态财富。而自然生产力的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生产力的正确发挥,社会生产力发挥的方式和程度对自然生产力的实现情况和转化方向有直接影响,进而关系总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方向。绿色金融通过改变金融机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直接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以及消费者消费内容和结构的转变,如此不断塑造和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进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断维护和筑牢生产力体系可持续的根基——自然生产力。所以,实现自然资源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支撑,绿色金融不断维护和筑牢生产力体系可持续的根基——自然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依托绿色可持续精神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可持续精神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动力
      科学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且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论著中不仅明确提出了科学生产力的观点,而且对科学这种特殊形式的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马克思认为科学生产力是“知识形态上”的社会生产力,是精神领域内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恩格斯也认为科学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简单劳动这一肉体要素以外的发明和思想这一精神要素”。在马克思对科学这一精神生产力的剖析中,重点论述了科学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关系,揭示了科学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统一性。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主要是通过构成生产力的因素以及影响生产力的其他因素的“物化”来实现的。对此,马克思曾做过精辟的论证:机车、铁路、电板等,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大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的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这些都说明了,科学技术这种知识形态上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要素中,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的基本条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通过大力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生产力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将其纳入人类绿色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将绿色技术创新渗透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环境污染等,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必须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不断为生产力注入绿色可持续发展因子,方能不断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才能有效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在宏观上,绿色金融不仅有助于金融体系内部资金从高污染高排放领域流向绿色发展领域,而且还会吸引社会资金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更充足的融资支持;在微观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影响企业投资决策效果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了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资本门槛,缩短了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周期,从而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速率。因此,绿色金融对绿色可持续精神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动力作用,更加凸显“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新”与“质”。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筑牢物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维护好自然生产力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大力提高技术创新精神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能使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台阶,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③周义澄:《自然理论与现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
      ④刘思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第339页.
    来源:金融时报 
    附件:
         【下一篇】